- · 中国港湾建设版面费是多[11/04]
- · 《中国港湾建设》投稿方[11/04]
2022年中国智慧港口行业洞察报告|36氪研究院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36氪旗下官方公众号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当前,我国智慧港口建设已从探索阶段逐步走向成熟,各地智慧港口落地进程加快。然而,由于智慧港口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要素多,再加上
36氪旗下官方公众号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当前,我国智慧港口建设已从探索阶段逐步走向成熟,各地智慧港口落地进程加快。然而,由于智慧港口建设投资大、周期长、要素多,再加上技术储备、资本积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等不足现实情况,决定了智慧港口发展将是一个长期、持续和渐进的过程。基于各港口智慧化技术赋能,以及国家优化港口布局、协调地域经济等供给侧的顶层战略规划,未来区域港口整合将成为大势所趋。
智能监控:安防系统是港口日常生产运营的重要保障。利用云计算与云存储技术,港口安防系统可以满足进出港车辆分析、驾乘人员面部识别、火灾分析、烟雾分析、禁区报警等智能监控分析需求。而数字孪生港口运营仿真平台的诞生,进一步扩大了智能监控范围。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港口可接入各类箱体信息,实现超大规模集装箱体的动态生成与同步,也可通过显示拖车正在执行的计划指令轨迹和实际运行轨迹,协助安全人员实时监控异常状态,保障安全运输。
智慧港口建设现状
港口智慧决策与高附加值的综合物流服务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港口正在加速推动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2017年12月,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投入运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运输均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系统,实现港口智慧化自主可控。2021年1月,天津港完成传统集装箱码头的全流程自动化升级改造,用数据驱动港口敏捷运营,从而降低港口单箱能耗和综合运营成本。此外,天津港还在低碳化领域持续创新,其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已经投产运营,能够实现绿电自发自用、自给自足,码头运营全过程零碳排放。
区域港口整合成大势所趋
真诚推荐你关注
当前港口基础设施决策系统仍存在智能性和灵活性不足的问题,部分运营环节仍需依赖人员后台操控。未来依托海陆一体化,拥有广阔且交通便捷的经济腹地的第四代港口,将进一步挖掘、分析与应用港口数据资产,通过机器学习算法优化,大幅提升港口智慧大脑的运筹优化和智能决策水平,真正做到智慧决策,减少对人力的依赖。此外,作为多式联运的结合点,港口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协调整合需要强有力的连接。随着数字经济及智慧港口时代的到来,依托信息网络支撑,延长对上下游企业的服务链条成为港口创新营收的新出路。未来,提供多式联运、保税物流、全程物流服务、供应链金融等高附加值数字供应链服务,将成为推动港口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智慧港口建设落地进程加快,区域港口整合成为大势所趋
发展趋势
发展环境
智能装卸:主要满足集装箱垂直运输需求,包括桥吊、轨道吊和轮胎吊。桥吊用于集装箱从船到岸的装卸,轨道吊与轮胎吊用于堆场内集装箱的搬运与整理。二者都在传统港口模式下需要工人长时间高空低头作业,对身体伤害大。现阶段智能装卸通过应用远程控制技术,司机可以在中控室利用高清监控设备远程查看现场情况并通过电脑屏幕进行监控和指示操纵,能够提升安全系数,节约人力成本。
智慧港口是指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感知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对港口供应链各核心的关键信息进行深度计算与广泛互连,实现港口供应链上的各种资源和各个参与方之间无缝连接与协调联动,从而对港口管理运作做出智慧响应,形成信息化、智能化、最优化的现代港口。港口作为承载着全球90%贸易的海运枢纽,在促进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智慧港口能够有效提升港口作业效率,纾解日益增加的港口运输压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同时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成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重要方面。
文章来源:《中国港湾建设》 网址: http://www.zggwjszz.cn/zonghexinwen/2022/0903/452.html